close

  天山網訊(通訊員閆志江報道)如何促進職工多元增收如何找到好項目來促進職工多元增收12月17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一團工會組織該團120名連隊黨政工領導及種養殖職工代表,到團場養殖大戶家裡現場觀摩,聆聽“能人” 成功養殖的好經驗,集思廣益探尋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促進職工多元汽車貸款增收的好法子。
  與會人員首先來到21團五連,觀摩團場首家養殖專業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雖然是寒冬冰天雪地,但在寬敞的養殖場里,一大群膘肥體壯的羊正在歡快地進食,小羊羔在羊圈裡跳來跳去,一片溫暖祥和的場景。五連連長胡文延介紹說:五連青坡村養殖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5月5日。在沒資金、少經驗的困難條件下,敢闖敢試,在團黨委、團工會的引導和支持下,合作社入社幹部職工105人,入社股金達到145萬元。另外,還貸款300萬元,修建占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4座冬暖夏涼的母羊繁殖圈舍,從周邊畜禽市場收購生產母羊、小羊2300多只,實現了當年建社、當年進羊,基本形成有規範化的羊舍、配套飼料倉庫、飼料工房、拌料房、青儲飼料池等設施。現在合作社的羊除了育肥銷售,大部分母羊都產下了小羊羔。入股的職結婚工有望實現年底分紅。
  六連蘑菇種植戶俸秀菊,2012年籌集11萬元在自家門前蓋起來兩座800平米兩座簡易溫室大棚,就地取材進行平菇栽培種植,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年產平菇10噸左右,毛利潤在8萬元左右,純利潤在5萬元左右。現在,俸秀菊又在團吳哥窟工會、婦聯的大力協助下,又貸款3萬元,她要擴大規模種植,引進品質更好的蘑菇品種。她告訴妹妹們說: “只有多種經營,才能有賺頭,有規模就可以帶動周圍更多的職工從事大棚種植。”
  在21團十一連職工王效從的養豬場,與會者看到,一個過去連隊廢棄的農機場如今成了他家的養豬場。雖然豬場不大,但王效從卻很有眼光,在房間里按上了遠紅外紅監視器。他說,參觀的人不能進入豬場,只能在監視器里觀摩他的豬場。這樣就能有效地防止疫病。王效從夫婦從事農業承包的同時,在團場搜尋行銷和連隊的支持幫助下,利用閑置農具場的舊營房發展養豬,以8萬元價格買斷農具場經營權,共投資80萬元,建起1200平方米養殖圈舍,當年引進生產母豬88頭,繁育仔豬77只,盈利4萬餘元。2013年12月底存欄仔豬240只,預計利潤12萬元。王效從用聰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實現家庭增收致富夢想,成為連隊多元增收的“排頭兵”。
  誰能想到現在一枚鵝蛋僅能賣到6.5元∩這都是真的。在六連肖家恩家的溫室大棚里,近千隻的大白鵝大看見陌人嘎嘎地叫聲一片。鵝舍的過道里,一筐筐又大又白的鵝蛋格外醒目。 “我家已養殖鵝有三四年了,因為我的鵝蛋皮厚、個大、品像好、耐貯存,客商很喜歡。今年的鵝蛋銷的最好,克拉瑪依客商上門來收,每枚鵝蛋6.5元,而在去年卻只有4元錢。焉耆周邊村民把2元錢收來的鵝蛋收以3元錢再賣給我。”肖家恩自豪介紹說。據瞭解,肖家恩家的大棚母鵝飼養二個月所產的蛋就能收回全年的飼料費用。一個母鵝年收穫利潤300元。他家養殖的近900多只母鵝獲利20多萬元。“多少職工具備養鵝的條件,這可是支票借款一條發財之路呀!”看了肖家恩的鵝,在現場會上有職工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誰能想到常江海現他養牛場牛死了多少頭,牛生病他操了多少心才有現在這樣的規模”在加工廠常江海的養牛場里團長郭飛翔感慨地說道。
  黨江海一名團場青年,從養一二頭奶努發展到今年利用團場幫扶貨款自籌資金21萬元建起一座磚混結構600平方米牛舍,與親戚投入資金30多萬元,養殖肉奶兼用的西門塔爾牛。他飼養的育肥牛隻用7-8個月就可出欄銷售,春節前他已育肥銷售了70頭育肥努到明年開春銷售遼達以100頭。常江海也有自己想法,他說:“很想和別的職工共同把育肥牛這事做大,這樣,養牛形成了規模養殖,不但有市場,同時,還有大批量購買飼料價格都很優惠,各方面的成本就可以降下來。黨江海這些切身經驗之談使所有與會者都感到職工有組織的自發形成規模養殖勢在必行。
  觀摩了團場“能人”們的家業,主要團領導又和與會人員在一起座談職工多元增收的遠景。農業連隊的連官們、種養殖大戶代表一一發言,談,當下職工增收創業的歷史機遇;講,利用現行政策拓展未來增收的渠道;提,未來三年實現多元增收的具體目標。
  改革之火正熊熊燃燒,21團場職工多元增收的熱情在寒冷的冬天里已迸發出耀眼的火花。  (原標題:二十一團“能人”傳經送寶 推動職工多元增收提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v08cvlx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